个人工具
 
查看
游聚网打造国内最全面最彻底的中文wiki攻略站,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才,点击查看详情!

虫族

出自光环3@wiki 三部曲 halo 资料 攻略 骷髅 奖杯 成就

在2011年8月8日 (一) 11:56由Admin (讨论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虫族 The Flood / Inferi redivivus

虫族 The Flood / Inferi redivivus
1.jpg身高1.8 米
体重90 公斤
出生地地球
行星位置太阳系三号星球
卫星月球
重力1 G
大气层1.0 大气压(氮气、氧气、氩气)
地表温度—20~40 ℃
人口数量2 亿(遂变后)
社会状况多元、民主、宗教
政府临时军事政府
科技水平第 3 级
威胁程度明显到严重(注:指对光环阵列的破坏和威胁程度,下同)
种族简述
先行者认为虫族源于银河系外的某处,但具体的位置和它们来到这个星系的原因则仍不明朗,但可以认为他们是要将这个星系中一切有知觉的生命体都感染、变异成它们的一分子。但是,它们的敌意已经勿庸置疑了。

虫族是一种生物体寄生种族,它们的繁殖依赖于将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体进行神经上和生理上的感染与变异,这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感染任何活生体或尸体。它们的强噬特性决定了虫族无法成为正常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许有理由相信虫族的产生并非大自然所赐。
历史
虫族大概于10万年前(大约公元前97448年)来到这个星系,先行者发现它们敌意后,部署了机械卫兵与之对抗,并尝试让机械卫兵囚禁它们。没过多久,先行者便开始了一项针对这些难缠对手的"保护措施",研究虫族,并在地球上创建了通往银河系外的方舟的传送门,保护银河系物种免遭虫族的毁灭。一些虫族被先行者捉住并用以科学研究,与此同时,虫族也开始发展出了一种集中化的新形态 - 尸脑兽。

先行者尝试了许多囚禁虫族的措施,但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先行者被迫选择了比鲁斯式的解决方案,在宇宙中建造了 7 座环带,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光环。因为虫族的寄生特性,使得他们的生存严重依赖于寄主的存在。所以先行者得出结论,只有毁掉星系中所有的有知觉生命体才能达到消灭虫族的目的。在所有其他措施失败后,先行者被迫启动了光环,毁灭了星系中几乎所有的智慧生命体,而地球上的人类,则因为方舟的存在而得以幸存,逃过此劫。

虫族终于被控制住了,由于缺少寄主,它们无法进行再生,而那些作为研究的虫族则被保管在最高安全级别的先行者研究所中,譬如光环本身和气矿 (Threshold Gas Mines)。尽管如此,虫族最终还是成功感染了异教徒与星盟力量,并摧毁了气矿的机械卫兵。
343 引导者调查的种族历史
虫族对整个银河系生物(更具体地说,应该是所有生命体)而言,是最可怕、致命的威胁,它们的形态是一种相当致命的寄生体。虫族的生物质量是由一种无差别细胞所组成,目前这种细胞类型称为『标记 [?] >LF.Xx.3273_Flood_Super_Cell』。我们姑且将这种虫族超级细胞 (FSC) 当作『会思考的肌肉 [?]』,其结构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相似。根据多种情况下的实验证实,虫族能够自己编排这些 FSC,并模仿它们所需的有机体。

每次爆发虫族危机都会经历几个特定的阶段:野生、互助、星际。在野生阶段时,虫族只会使用四种形态:感染形态、战斗形态、母体形态及原始尸脑兽形态。一旦虫族成功建立了原始尸脑兽,便会进入互助阶段,同时可使用的形态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当虫族进入星际阶段后,它们除了形态上的进化,还能运用所获得的科技。理论上,在进入星际阶段后,虫族至少还可以再进化成另一种阶段:『超银河系阶段 [?]』。

当互助阶段的虫族从宿主身上获得足够的钙质后,才能进化为变身形态。虫族利用钙质先建构一个『弹性』架构,然后将 FSC 附着其上,进而创造出『可怕的机器』。变身形态一开始的基本功能与战斗形态的功能差不多(例如帮助感染形态取得宿主、并且取得生物质量和复合神经系统以增强尸脑兽本体的力量),不过当变身形态的数量达到『平衡 [?]』后,所有尚存的战斗形态便会转成纯防御的角色,或是转入虫族可用的生物质量/钙储量中。

虫族本身没有文化,它们应该只算是单一的巨大生物体,而不是一群个体,或甚至是由单一或一群『超感知 [?]』生物所控制的一群次感知体。虫族的社会,姑且称之为社会,很象『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因为没有财富、贫穷、需求、犯罪和疾病;每个个体都是为了促进全体虫族的发展而努力。不幸的是,充足的其中一个重大目标是『屠杀与吸收』银河系的所有其他生物体。
形态资料
已知的虫族类型有:

× 感染形态
× 母体形态
× 战斗形态
 * 人类
 * 精英
 * 鬼面兽
× 变身形态
 * 蝎子
 * 炮台
 * 坦克
× 巨螯形态
× 原始尸脑兽
× 尸脑兽

感染形态 Infection Form

感染形态 Infection Form
2.jpg感染形态虫族作为虫族最基础、最简单的形态,具有最小的体型,但却是虫族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得虫族能够顺利感染、吸收其他种族。感染形态有点象孢子,是一种小的球状生命体,背部顶端有一个小的突出的向下垂的棕色角,球状体下部有很多触须,这些触须类似感染体的腿,感染形态依靠触须做正弦曲线运动,并以此形式接近目标。

与目标接触后,感染形态会扩张触须,刺穿目标的皮肤,直奔脊柱,然后对目标进行一系列神经上和生理上的攻击,将目标变成寄主。但是,能量护盾可以帮助抵抗感染形态的攻击行为,感染形态遇到能量护盾会被引爆,变成有毒气体。尽管如此,感染形态的感染能力随着时间而减退,特别是经过了上千年的延续,它们对寄主的神经控制能力逐渐降低,导致会有一些寄主在被感染后,仍能够将虫族的意念与自己原有的精神意志区分开,例如小说《光环:虫族》一书中陆战队一等兵 Wallace A. Jenkins 的情况。

成功感染了战斗型生命体的感染形态,会寄生于寄主的胸腔内,成为战斗形态。当寄生体被杀死后,感染形态也可能被杀死,但也可能会逃出。对于没有护盾的目标,哪怕是极少数的感染形态,也可以构成很大威胁,感染形态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将其完全感染和控制。相比之下,拥有能量护盾对与感染形态作战非常有帮助:感染形态必须通过数量上的优势接近目标,然后通过不断自爆来消耗目标的能量护盾,当能量护盾被消耗殆尽,才能接触到目标的生命体进行感染。

感染形态 Infection Form

感染形态 Infection Form
3.jpg当战斗形态虫族严重受损、或者感染形态虫族所控制的寄主本体不适合变异为战斗形态的情况下,就会变异为母体形态虫族。野猪兽、豺狼和兵蜂则在被感染的时候直接变异为母体形态,原因可能是他们本身瘦弱的躯体不适合成为战斗形态的虫族。

母体形态在虫族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感染形态的培养器,保护感染形态直到发育完全,并在战斗中释放。

从外形上来说,母体形态的体积较大,内含未释放的感染形态虫族的臃肿囊袋架在短小的身躯上,配上一对短小的腿,所以行动非常缓慢。在战斗中,一旦步入潜在目标范围内或它们的囊袋被子弹射中,囊袋系统便会产生大量的爆炸性气体,短短几秒后,整个囊袋便会被撑爆,将感染形态弹出。这样的自爆炸杀伤力非常高,而这样靠气体推进感染形态的方式非常有效,因为当感染形态向四面八方喷射出去的时候,多数会把潜在的寄主吓得不知所措,从而达到被虫族同化的目的。

战斗形态 Combat Form

战斗形态 Combat Form
4.jpg 5.jpg 6.jpg
当感染形态成功占有目标后,如果目标本身具有足够的生物量与战斗潜质,它会改变宿主的形态,将其扭曲成战斗形态虫族。战斗形态下的虫族通常保持原有宿主的生命组织、衣着和盔甲。目前所知道的战斗形态均为人类、精英和鬼面兽的变异,野猪兽、豺狼和兵蜂则可能因为其本身条件的欠缺与缺少战斗能力等原因,被变异为稍低等的母体形态。

战斗形态的虫族在近距下极具攻击力,因为它们那鞭子一样的变异手臂攻击力非同小可,就连经过力量增强的斯巴达 II 战士们也要惧它三分。鞭臂的一击可以消耗雷神锤装甲能量护盾的一半,一两记近战攻击就可以干掉野猪兽和豺狼,再多几下就可以干掉一名精英、鬼面兽、陆战队员或者斯巴达战士。

尽管战斗形态的虫族可以操作武器与载具,但他们的射击精准度和操作水平相当糟糕。战斗形态的虫族非常具有攻击性,并缺乏战场上的战术,但数量庞大的它们仍能够驱使强大的敌人乖乖投降。被感染的人类、精英和鬼面兽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向战斗形态的转变,尸首和被击伤的已感染体则能在几秒钟内重新获得生命力并且重新投入战斗。所以在战斗中要尽量毁灭尸首,以免被虫族利用。就连先行者的机械卫兵也经常对被击倒的虫族尸体进行焚烧,目的就是防止被充足利用。

变身形态 Pure Form

巨螯形态 Juggernaut Form

原始尸脑兽/智慧形态 Proto-Gravemind / Brain Form

尸脑兽 Gravemind / Inferi sententia

基础信息